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罗成的历史原型是不是曾为齐郡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张须陀麾下头号悍将罗士信?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其一,罗成在小说中的父亲是燕郡王罗艺(投唐后赐姓李,跟徐世勣成了“本家”——徐世勣投唐后也赐姓李),此罗艺并非好人;其二,罗成和罗士信曾同时出现,说明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其三,有的版本,比如《大唐秦王词话》中易速宝,“罗成字士信”,又成了同一个人。
郭德纲在《郭论》中说:“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叫罗士信的勇将。不过这位呢,不傻!有勇有谋,忠义无双,而且有的时候还有点儿阴损毒辣。说起这个,《隋唐演义》里另一个少年英雄罗成,就非常符合这一点。罗成漂亮啊,小水灵儿,能耐也大,排在十三杰第七位。可就是心眼儿歹毒,对谁都能下毒手。所以有人就认为,《隋唐演义》里的罗士信和罗成的历史原型,都是历史上的罗士信本人。”
在大多数隋唐英雄小说中,罗成都是被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坑死的,比如大家都喜欢的黄海冰演秦琼、聂远演罗成的那个电视剧中,建成元吉都很坏,他们“坑罗成”也不是编导编造,而是取材于《说唐全传》中的“紫金关二王设计,淤泥河罗成捐躯”。
展开剩余85%小说中还提到了苏定方:“苏定方看见黑闼渐渐招架不住,遂暗放一箭射来,这里罗成一枪正中刘黑闼,忽闻得弓弦响,罗成将身一闪,刘黑闼就逃回营去了。这苏定方的箭,正中罗成腿上,罗成大怒,拔出腿上的箭,回射苏定方,正中左臂,几乎落马。”
历史上的苏定方虽然曾跟过刘黑闼,却不是阴险小人,而是跟李靖、李勣、尉迟敬德、裴行俭(裴仁基次子,裴行俨之弟)一同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良将。
苏定方、李道宗、张士贵都不是坏人,在《旧唐书·卷八十三》中,郭孝恪、张俭、苏定方、薛仁贵、程务挺、张士贵、赵道兴合为一传,从时间上推算,苏定方确实参加了围杀罗士信的洺水城之战:“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年十余岁,随父讨捕,先登陷阵。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首张金称于郡南,手斩金称……后仕窦建德,建德将高雅贤甚爱之,养以为子。雅贤为刘黑闼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战功。及黑闼、雅贤死,定方归乡里。”
苏定方是在刘黑闼败亡后才回乡隐居,后来又出山为唐将,先后跟过李靖和程咬金:“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从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征贺鲁,为前军总管。”
苏定方参与了刘黑闼围杀罗士信的战斗,但是让罗士信陷入绝境而没有救援的,却并不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那次战役的唐军总指挥是秦王、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世民。
李世民因剿灭窦建德王世充而受封天策上将、位在所有王公之上,讨灭窦建德的虎牢关(唐朝改为武牢关)之战,秦琼程咬金也都参加并立有大功:“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易速宝,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秦琼程咬金在武德四年就已经受封国公,这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八》中有明确记载:“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程咬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综合史料来看,李世民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秦琼、程咬金都参加了,而罗士信并没有参加剿灭王、窦的洛阳、虎牢之战,他当时正以“陕州道行军总管”的身份独自带领一支部队攻击王世充的军事要塞千金堡:“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李世民生擒并斩杀了窦建德,并没有宽恕窦建德余部,于是已经解甲归田的刘黑闼在众人推举下先“自称大将军”后又自立为“汉东王”,颉利可汗也派俟斤宋耶那“率胡骑从之”,先后击败了贝州刺史戴元详、魏州刺史权威、定州总管李玄通、淮安王李神通、将军秦武通王行敏、罗艺、李勣、薛万钧、薛万彻,最后就有了罗士信被俘遇害的名水城之战。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唐纪六》记载的洺水之战比较详细:“刘黑闼攻洺水甚急,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诸将谋之,李世勣曰:‘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请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西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帅其徒力战,溃围而出。士信帅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黑闼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词色不屈,乃杀之。”
王君廓也是瓦岗旧将,而且可能就是瓦岗五虎将中大刀王君可的历史原型,但他也不是好人,后来跟罗艺一样,都是在叛逃突厥的途中被杀。
罗艺和王君廓是不是好人与本文无关,咱们要聊的是更重要的问题:罗士信仅带着二百人据守洺水城,刘黑闼冒着大雪围攻了整整八天,在外围的李世民为何不从刘黑闼背后发起攻击?李世勣或许跟罗士信没啥感情,但秦琼可是罗士信最好的战友加兄弟,他和程咬金为何不坚决请战?
这两个问题,恐怕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于是小说家就把黑锅扣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脑袋上,因为如果说那场断送了罗士信和二百勇士的洺水之战是李世民指挥的,确实有损天策上将的威名。
不管怎么说,刘黑闼能冒雪攻城,李世民却不能再雪中作战,这都是违背常理的:李世民一向以年轻气盛,善于苦战、鏖战、连续作战著称,李世勣虽然不是军师、道士,但在李世民军中说话也比较好使,派人替换王君廓,就是他的主意。
王君廓是以强盗(少亡命为群盗)身份加入瓦岗军的,跟李世勣有更多共同语言——李世勣十七岁就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而罗士信和秦琼都是官兵出身,秦罗二人的老长官张须陀,就是被瓦岗军围杀的。
官兵与强盗尿不到一个壶里,李世勣还没有姓李的时候,跟单雄信、王君廓可能是好朋友,却不能跟秦琼、罗士信有太好的关系,所以他救出王君廓以后,就不再建议李世民发动总攻,而是让罗士信消耗刘黑闼的战斗力了。
罗士信被围,李世勣不急着救援可以理解,秦琼为什么坐视不理,两唐书中没有答案,但是我们再看《资治通鉴》,就会发现原来刘黑闼之所以来攻洺水城,就是在列人县被秦琼击败跑过来的,那一战秦琼虽然打赢了,但也打得十分危险,自己损失也很大:“武德五年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破之……秦叔宝等以五千骑击之。叔宝等为闼所败,又以伏兵从河下起,横击黑闼,败之。”
秦琼只有五千骑兵,而且是先败后胜,损失自认不会小,伤了元气就需要一段时间休整,而程咬金投唐后跟秦琼焦不离孟,应该也是在列人之战后原地固守或休整,但他们在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的战斗中都表现出众,所以得到的赏金比李世民还多:秦琼得黄金百斤、赏物(绸缎)八千段(一次七千,一次一千),李世民得黄金六十斤。
胡三省考证:“《太宗实录》亦无列人战事。盖叔宝破贼,秦王奏之耳。”
李世民的《实录》为何不提秦琼在列人大破刘黑闼,可能是因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这个天策上将的表现不佳,似乎还不如秦琼有勇有谋。
史料明确记载,王君廓据守洺水城的时候,是一千五百人,而李世民让罗士信冲进去替换,却只带着二百人,这是不合常理的,尤其是战役目标,也是不明确的:如果是以洺水城为诱饵拖住刘黑闼,那么就应该多派兵力,免得被轻易攻破;如果洺水城丢了也没关系,又何必让罗士信去送死?
刘黑闼趁着天降大雪攻克洺水城并擒斩罗士信,然后与李世民对峙长达两个月:“世民与李艺营于洺水之南,分兵屯水北。黑闼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应,别遣奇兵绝其粮道。秦王世民与刘黑闼相持六十余日。黑闼潜师袭李世勣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李道宗,李渊堂侄,比李世民小一岁,后受封任城王、江夏王,是贤王而非奸臣)乘之得出。”
李世勣军营被袭击,李世民拼命去救易速宝,还差点把自己也搭进去,如果罗士信被围的时候,李世民命令秦琼、程咬金全力攻击刘黑闼侧背,洺水城还会丢、罗士信还会死吗?李世民在洺水之战中的表现,仅仅是“失误”那么简单吗?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杨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