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隋唐演义故事中,秦琼常被塑造成瓦岗军的第二号领袖人物,甚至被赋予\"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的显赫头衔。然而宝钜证券,当我们仔细研读《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时,会发现秦琼在隋末乱世中曾辗转于多个割据势力之间,始终在寻找能够真正实现济世安民的明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身处何地,这位武艺超群的将领都备受各方势力的敬重与礼遇。
作为大唐开国功勋中最为骁勇善战的名将,秦琼最终与尉迟敬德一同被民间奉为门神。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当年与他并肩作战的七位瓦岗旧部却相继遭遇不测。细究史料,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秦琼出手相救这些昔日战友的记载,这不禁让人产生诸多疑问:面对七位瓦岗同袍接连遇害,秦琼究竟是救援不及,还是有意袖手旁观?亦或是他根本无从得知这些老战友正面临生死危机?
展开剩余76%需要澄清的是,程咬金从未如演义所述担任过\"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秦琼也未曾出任瓦岗元帅。这两位来自山东的豪杰,都是瓦岗军内马军骠骑的重要将领。李密对这八千精锐骑兵极为倚重,曾豪言:\"此八千人可当百万雄师!\"瓦岗军最初由翟让领导,后由李密接掌。李密在除掉翟让后,虽疏远了贾润甫、徐世勣等人,却始终对秦琼礼遇有加。这主要是因为秦琼代表着隋朝军官派系,堪称瓦岗军的核心支柱。在黎阳童山之战中,当李密中箭坠马、危在旦夕之际,正是秦琼挺身而出,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强大的战斗力挽救了瓦岗军:\"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
在瓦岗众将中,出身草莽的单雄信和富家子弟徐世勣与秦琼的关系可能较为疏远。但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等原隋朝军官,却始终以秦琼为核心紧密团结。投奔瓦岗前,秦琼已官至大隋正六品建节尉,罗士信是其副将,程咬金曾任东阿保安司令,裴行俨则是光禄大夫裴仁基的长子。四人加入瓦岗后,共同组成了内马军骠骑的精锐力量。无论是在来护儿还是张须陀麾下,秦琼都备受器重。就连王世充也对他推崇备至,以皇泰主杨侗的名义封其为龙骧大将军。
当秦琼率领程咬金、牛进达、吴黑闼阵前投唐时,其赫赫战功令唐高祖李渊感动不已:\"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李渊兑现承诺,不仅封秦琼为上柱国、翼国公(这个爵位寓意深远,可惜后来被李世民改为胡国公),还赏赐了价值连城的金帛财物。据不完全统计,在击败尉迟敬德、击退宋金刚,以及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五次重大战役后,李渊先后赐予秦琼金酒瓶一只、黄金二百斤(约合现代120公斤)、各色绸缎布帛一万三千段。在武德年间,公爵的三千户食邑都是实封,与后来李世民时期实行的\"食实封\"制度大不相同。以秦琼在唐朝的地位,若他出面为单雄信、王伯当等人求情,李渊父子多半会给这个面子。
单雄信与王伯当的结局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洛阳投降后被处决,后者则随李密在陆浑县南邢公岘中伏身亡。当单雄信被俘时,秦琼虽在洛阳前线,却未见其出面求情,只有徐世勣愿以全部战功换取单雄信性命。而王伯当遇害时,秦琼根本不在现场,即便想救也鞭长莫及。值得注意的是,正史中秦琼与单雄信、徐世勣的关系似乎较为疏远,远不如他与隋朝旧部那般亲密。
秦琼未能营救的还有裴行俨和罗士信。武德二年二月,秦琼离开王世充投奔李唐,三个月后裴氏父子因密谋推翻王世充失败被杀。当时秦琼正随李世民驻守长春宫,未能与裴行俨里应外合。更令人痛心的是罗士信之死——这位秦琼最亲密的战友在洺水城被刘黑闼所擒。此前秦琼刚在列人县击溃刘黑闼,但因天降大雪道路阻断,无法及时驰援洺水。罗士信在救出王君廓后坚守八日,最终城破被俘,宁死不屈而遇害。讽刺的是,王君廓后来叛唐投敌,被乡民所杀。对这两个人,秦琼恐怕只会盼其早死。
至于凌烟阁功臣张亮,他在秦琼去世八年后因谋反罪被李世民处死。当时秦琼墓前香火已盛,自然无法为这位瓦岗旧部说情。而关于单雄信,虽然不像演义中那般与秦琼情深义重,但也不似某些戏曲演绎的那般背信弃义。作为翟让旧部,单雄信曾因徐世勣的劝阻而放过李世民,但李世民却未因此饶恕他。这倒也符合李世民的一贯作风——这位连兄弟子侄都能痛下杀手的帝王,又怎会放过差点取其性命的单雄信?
发布于:天津市杨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